薪酬的高度也不是政法干警廉洁与否的理由。
有的当事人不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使记者的采访很艰难,往往没有切中要害而功亏一篑。所以,建筑面积如何界定?这里的猫腻是补偿不公的重要原因。
二是以被征收房屋同一区位的新商品房售价作为货币补偿的基准价,双方就此能协商则无须评估。只要不是依法应无偿拆除的建筑,在征收时都应按其合法的实际用途予以补偿。五、正确界定建筑面积 征收的对象是房屋,房屋的量化指标是面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二是被征收的房产都是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坚持被征收人的知情权和法律救济权,坚持征收人有义务依法公告征收范围等事项,坚持审查政府是否依法及时将房屋征收相关的内容公告。二十、信息公开争取知情权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虽然实施至今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仍然是广大被征收人有效保护合法财产权益的救命稻草之一,是广大被征收人实现知情权的有效途径。正如一名评论家所说,一家律所唯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它的客户。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法律创设出有限责任合伙这一形态,让合伙人也得以享受到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制度这一好处。于内而言,律师事务所这个组织形态从出现之初就无比强调其人合性,即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虽然社会和市场对于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不会消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律师事务所只有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从表面来看,以杜威路博为代表的大型律所之所以倒闭,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市场萧条,业务量急剧下滑,导致收入难以支撑自身庞大的开支。
可仔细分析之下,我们不难看出,杜威路博的破产实质上反映出的是美国大型律师事务所长期以来在经营和治理中的弊端。近些年来,各大律师事务所理所当然地向他们的客户索取每小时几百美元的高额咨询费,让客户承担自己的全部开支,但同时却很少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予以保证。
久而久之,律师行业中便出现了一种不太好的风气。如此一来,律师事务所可以放心引入新的合伙人,其在意更多的是该名新合伙人是否能带来大量业务,而非该名合伙人是否与其他所有合伙人品性相投。杜威路博的破产再次提醒整个律师行业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立足之本:怀揣相同理念共克时艰,凭借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在2006年曾有150多年历史的CoudertBrothersLLP破产之后,旧金山两家大型律所Thelen和HellerEhrman于2008年因为业务不佳而倒闭,雇用超过500名律师的HowreyLLP由于财务困难于2010年解体,再到今天杜威路博的没落,这些看似永不沉没的巨无霸们如泰坦尼克号纷纷撞上冰山沉入海底。
比如,杜威路博即使在业绩不景气的年份,也坚持向合伙人提供数百万美元支付担保,以便维持军心。长此以往,许多大型律师事务所逐渐偏离了服务业的核心要求,没有在改善工作效率、减低运营支出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反倒把所有精力投入到高薪挖人的粗放式增长策略上。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律师事务所是在2007年由DeweyBallantineLLP与LeBoeuf,Lamb,GreeneMcRaeLLP两家律所合并而成的,在专业领域内声名显赫,鼎盛时期在全球设有26家代表处并拥有1400名律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家大型律师事务所不惜开出巨额薪酬来笼络杰出人才,甚至彼此之间展开挖人大战,最终让自己背负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正是在这种金钱至上的逐利思维引导下,大型律师事务所在服务客户的态度和质量上也大打折扣。然而,随着杜威路博的陨落,这家曾经的业界巨人顷刻分崩离析,几乎所有的合伙人已经离职出逃,加入其他律师事务所。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杜威路博的债务总额为3.15亿美元,而资产仅为1.93亿美元,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其生存与兴旺取决于内外两大因素。
客户们开始抱怨大律所开出昂贵的账单,甚至找来财务顾问审计账单中的每笔开支或者转投那些收费更低但工作更有效率的律所。传统中以合伙为组织形态的律师事务所,虽然坚持人合性,但受制于无限责任制度,并不能像一般股份公司那样快速扩张规模,吸收大量新成员。在这样的突然转变之下,像杜威路博这样无法适应的老牌律师事务所最终轰然倒塌根据法庭文件显示,杜威路博的债务总额为3.15亿美元,而资产仅为1.93亿美元,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于外而言,律师行业作为一个服务型行业,必然离不开客户对其的信任。可仔细分析之下,我们不难看出,杜威路博的破产实质上反映出的是美国大型律师事务所长期以来在经营和治理中的弊端。
于内而言,律师事务所这个组织形态从出现之初就无比强调其人合性,即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比如,杜威路博即使在业绩不景气的年份,也坚持向合伙人提供数百万美元支付担保,以便维持军心。
进入专题: 律所破产案 。然而,随着杜威路博的陨落,这家曾经的业界巨人顷刻分崩离析,几乎所有的合伙人已经离职出逃,加入其他律师事务所。
在2006年曾有150多年历史的CoudertBrothersLLP破产之后,旧金山两家大型律所Thelen和HellerEhrman于2008年因为业务不佳而倒闭,雇用超过500名律师的HowreyLLP由于财务困难于2010年解体,再到今天杜威路博的没落,这些看似永不沉没的巨无霸们如泰坦尼克号纷纷撞上冰山沉入海底。律师们不再视客户为上帝,而是把客户看作可以随意剥削和欺骗的冤大头。
如此一来,律师事务所可以放心引入新的合伙人,其在意更多的是该名新合伙人是否能带来大量业务,而非该名合伙人是否与其他所有合伙人品性相投。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法律创设出有限责任合伙这一形态,让合伙人也得以享受到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制度这一好处。从表面来看,以杜威路博为代表的大型律所之所以倒闭,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市场萧条,业务量急剧下滑,导致收入难以支撑自身庞大的开支。正是在这种金钱至上的逐利思维引导下,大型律师事务所在服务客户的态度和质量上也大打折扣。
如此,只有理念相同、互相信任的律师才会加入到一家律所之中共同开展业务,这从内部确保了组织内的凝聚力和使命感。而要取信于客户,律师必须勤勉敬业,始终忠诚于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5月28日,美国杜威路博国际律师事务所(DeweyLeBoeufLLP)向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联邦破产法庭递交了破产申请,正式宣告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顶级律所走向末路,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律所破产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家大型律师事务所不惜开出巨额薪酬来笼络杰出人才,甚至彼此之间展开挖人大战,最终让自己背负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近些年来,各大律师事务所理所当然地向他们的客户索取每小时几百美元的高额咨询费,让客户承担自己的全部开支,但同时却很少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予以保证。长此以往,许多大型律师事务所逐渐偏离了服务业的核心要求,没有在改善工作效率、减低运营支出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反倒把所有精力投入到高薪挖人的粗放式增长策略上。
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律师事务所机制的初衷,导致众人摒弃了合伙人制度下本应有的忠诚、协作和平等的理念,把律所完全视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赚钱机器。然而,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打破了美国大型律所这种坚不可摧的形象。客户们开始抱怨大律所开出昂贵的账单,甚至找来财务顾问审计账单中的每笔开支或者转投那些收费更低但工作更有效率的律所。事实上,杜威路博的前身之一,DeweyBallantineLLP就是在大萧条时期靠这种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
久而久之,律师行业中便出现了一种不太好的风气。传统中以合伙为组织形态的律师事务所,虽然坚持人合性,但受制于无限责任制度,并不能像一般股份公司那样快速扩张规模,吸收大量新成员。
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倾向认为律师行业,特别是那些擅长企业和证券业务的大型律师事务所,能够较好地抵御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在市场高歌猛进之时,律所主要做公司上市和兼并收购等交易,而一旦经济衰退,律所则承接大量的破产重组案件。
过去的经济繁荣成就了一大批财大气粗的律师事务所和百万美元年收入的成功合伙人,不过危机之下,整个律师行业如今面临巨大的变革。大型律师事务所把能够带来丰厚业务的律师视作金矿,将吸引这些律师加入本所视为自身扩张发展的唯一途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